肖家坊镇:传承“红色”基因 发展“绿色”产业

登高村,是肖家坊镇户籍人口最多的行政村。村名起源于南宋时期,当时著名哲学家、文学家吕祖谦与友人相携登西北高山山顶时,发现山腰中有一村子,炊烟袅袅,绿树繁花,惊叹山下不曾见,登高才被发现,欣然起名登高村。

翻开登高村的历史,“红色”是它的主基调,卢从发三追红军的故事在此广为流传,也是一代代登高人的重要信念支撑。

卢从发是登高村排上人,因为父母早逝,兄弟俩艰难生活。1932年的冬天,红一方面军从江西黎川经过邵武金坑乡,而后经肖家坊往泰宁、建宁等地转移,期间在肖家坊登高村排上驻扎数日。红军驻扎时纪律严明,维护百姓,惩治地主恶霸,为群众伸张正义。这使卢从发深深地觉得红军是为老百姓的队伍,加入红军的种子在年幼的卢从发心底萌芽。当时,他就找到红军战士,勇敢地提出了自己要加入红军的请求,但因其年纪小,身体过于瘦弱,红军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。

1933年8月,红军再次经过肖家坊,并在与泰宁交界的将石村驻扎。卢从发听闻这个消息后,立刻赶往将石村,然而,在他赶到将石村时,红军队伍已经转移。卢从发没有放弃,他疾步追往红军转移的朱口方向,这一追就直接追到了泰宁,步行走了60多里路。卢从发的坚持与坚韧感动了红军战士,终于他成功加入了红军队伍。之后他紧紧跟随红军参加了长征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,戎马一生,成为邵武的传奇老红军。

绿色康养 乡村振兴

历史川流不息,精神代代相传。如今的登高村借力世遗1号风景道建设,“文旅+”发展新篇章正逐渐开启。
“这里空气真好,深吸一口气都感觉神清气爽。年轻的时候喜欢大城市,现在年纪大了才发现乡村更惬意。”在吉宝原中医药康养文化实践中心疗养的游客如是说。
吉宝原中医药康养文化实践中心是世遗1号风景道肖家坊镇登高村路段上的重要打卡点之一。每到周末,都有大批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艾灸、泡脚、理疗、药膳都是吸引他们到这的理由。据统计,2024年截止目前接待研学团15组,游客超万人。
“现在越来越多人注重养生,追求原生态。”吉宝原中医药康养文化实践中心负责人吴贵勋说,“我们是‘省级森林人家’、南平市级研学实践基地、邵武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,这里的食品都是我们自己种的、养的,都是对身体有益的。好的服务品质带来好的体验,来我们康养中心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。”
在登高村,艾草、黄精、田七、小黄姜等中药材林下种植面积超100亩,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趋近成熟,“订单式”农业为农户吃下“定心丸”。不仅如此,基地还为当地村民提供30余个工作岗位,每个岗位每年可增收2万多元。
“我在基地干活,不仅收入增加,还学到了种植技术。今年我加入了合作社,明年也要自己试着开始种黄精。”登高村村民老陈说。
从田间到车间、从工厂到市场,吉宝原的产业体系正日趋完善,不断在“深加工”上下功夫,研发“热养生”系列产品,艾灸条、艾茶、姜艾泡脚包、黄精洗发露等产品都备受好评。
同时,登高村水稻制种、烟叶、光伏等绿色产业也全面开花,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65万元,人均收入突破2.5万元。
2023年,登高村凭借“水稻”入选省级“一村一品”,水稻种植面积3000多亩。好山、好水、好米铸就了登高村另一个绿色品牌: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——登高粉。独特的制作技艺以及Q弹爽滑的口感,让登高粉成为了在外打拼的登高人心心念念的家乡味。近年来更是远销欧美国家,成为外国友人餐桌上的新常客。
回忆红色岁月,坚定的信念火光依旧闪耀。在红色基因的指引下,登高村站在绿色发展的新起点上,扬帆起航。

作者:威昌发 朱志远

 

 
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支持楼主

0人支持

阅读原文 阅读 1026 回复 0
举报
全部评论
  • 默认
  • 最新
  • 楼主
你的热评
游客
发表评论

安装应用

免费下载邵武生活网
这是app专享内容啦!
你可以下载app,更多精彩任你挑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